一位80后基层公务员的中秋节:什么福利都没发 气氛变了
中秋节前一天,赵亮起得很早,这个华东某地级市的80后公务员提上买好的大西瓜,坐上了回农村老家的汽车。 正是玉米将熟的季节,赵亮的爷爷家有块玉米地,老人家年纪大,一个人下地干活太辛苦,赵亮趁着假期,赶紧搭把手,上午掰玉米,下午剥玉米皮。几个小时后,院子里晒了一地的玉米。 一天忙活下来,坐在回程汽车上的赵亮忍不住感叹:这样的节日,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 几年前,赵亮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某省会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工作头一年的中秋节,单位给每人发了一箱子蔬菜,白菜、萝卜,品种齐全。赵亮很满足,但部门的老同事却嘀咕起来:现在这发的啥啊?以前的福利多好啊。 老同事告诉赵亮,之前每年中秋节,单位都会发高档的盒装月饼,还会给员工发面值不小的购物卡、油卡等等。而节日的日程一般都是满满当当,茶话会、晚会、部门聚餐,变着花样搞。 老同事摇摇头,给那场谈话作了个总结:以前的日子,那才叫一个幸福。 这样的中秋节真的幸福吗?赵亮很不解,刚来单位时,一碰上过节总能听到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议论其他机关单位的福利发放情况,一会儿跟海关比,一会儿跟别的单位比,像是攀比大会,而且这样的讨论要让更多人知道,那不是变相让准备国考的年轻人挑福利好的单位吗? 赵亮哭笑不得,好好一个中秋节,过得比上班的日子还累。以前还常有老同事好心提醒他,如果节日里其他同事去拜访了领导,那他也得去。赵亮很傻很天真地问了原因,换来老同事一句:别人都去你不去,多不懂事啊!是不是不想混了? 今年,赵亮回到家乡的统计局,令他惊讶的是,气氛明显变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一年以来,赵亮的家乡又出台了十项禁令,从3月开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先是理论学习,再是自查自纠,最后整改落实,非常彻底。 今年中秋节,赵亮的单位什么福利也没发,但很少听到身边同事的抱怨。群众路线活动时大家红了脸又出了汗,都知道这次是动真格了。赵亮说。 过节前几天,赵亮和同事聊起中秋假期的打算,有人要回老家过节,还有的要全家一起出门旅游,感觉我们跟普通白领差不多,假期终于正常了。 大家甚至开起了领导的玩笑,八项规定对领导也是一种解脱啊。在赵亮看来,领导什么也不缺,唯一缺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一些推不了的应酬如今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拒绝了。 中秋节这天,赵亮和父母买了酒水、月饼和米面,开了半个小时的车,到了老家。赵亮家30多口人挤在爷爷奶奶家里,赵亮的妈妈一落脚就和妯娌准备午饭去了,爸爸和其他长辈围在一起,有的看电视,有的打牌,热热闹闹的,有了节日的味道。 赵亮一会儿逗逗亲戚的孩子,一会儿又去朋友家串了门,很快就到了吃饭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喝酒,直到下午两三点,喝得微醺的赵亮很开心:现在过节确实有点拮据,但其实有没有那些福利都不重要,毕竟中秋节跟家人一起过才最幸福! 和以往一样,在老家还是有亲戚朝赵亮挤眉弄眼,忙着打听赵亮这些公务员今年中秋节发的福利和平时的待遇。什么都没发。望了望带着狐疑眼神的亲戚,赵亮说,我觉得我这份工作很好,不是特别累,虽然挣得不多,但能吃饱,还不会撑着。 赵亮期待有一天,自己不再需要和亲戚解释,为什么身为公职人员的他在节假日什么福利都拿不到。等到八项规定真正成为每个公务员都坚守的准则,我相信也不会有人戴有色眼镜看待公务员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亮为化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