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一点烟火气,医生也可爱 [复制链接]

1#

深圳的王女士几个月来一直很担忧,10个月大的儿子,被她无意中发现脖子上有小包包突起。左右对称各一个,耳朵后面也有,似乎也左右对称。在网上找到专家咨询,说应该没问题,医院检查一下。

进入6月,王女士还是不放心,于医院普外科。还想预约儿保科,网上已经无号了。医院人还是多。王女士的大女儿小时候因为咽颊炎发烧,曾经在医院等了4个多小时才看到病,烧都退了。那时候医院看病的孩子爆满,远超负荷。崩溃的是,如果高烧过40度就可以不排队,女儿却最高只到39.8度。真是又喜又忧,愁得很。

医院门诊大厅前,先填报资料

早上9点医院门口的车已经排到红绿灯路口。提前预约了车位,让老公去停车。王女士先带着孩子去看病。普外科医生听完病情,摸一摸孩子的脖子和耳朵后面的小包,很肯定地说,没事,这是正常的。王女士疑惑地问,可是怎么这么大?都能看见?真的没事吗?医生耐心地解释,小孩子的淋巴结长的比较浅,所以容易看到摸到,大了肌肉啊脂肪啊长起来了,淋巴结位置就会深一些,不会这么明显了。除非变大了或者有红肿,再来看。现在看都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王女士松一口气。此时恰好老公已停好车来电话了,王女士一五一十地把医生的话解释给老公听。挂了电话,医生笑起来说,不错嘛,解释得很到位。

“医生您都说得这么详细了,我听懂了当然也能解释清,谢谢您”王女士笑着谢过医生,带孩子出来。医生如此平易近人,让她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有时候遇到的医生似乎不爱说话,有的甚至一脸严肃生人勿近的样子。这个医生很可爱!

不到三分钟看完病,王女士想看看还能不能挂到儿保科的号。在自助机上一试,居然有号!唯一的一个号,还就是早上9点半这个时段的。

王女士大呼运气好,直上七楼。儿保科医生看孩子比较仔细,等到10点多才轮到。

“你挂的是现场号?”医生奇怪地问。

“对呀!刚才我在自助机上看到有这个号就取了”

“不容易呀!居然能挂到现场号。”

“我运气好啊!可能是有人挂号又取消了”王女士忽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运气很好,因为此前试过预约,总是约不上。

医生没说什么,笑着给孩子做检查。

“肉末吃了没?”

“吃了”

“是放在面条里的?”

“不是”

“跟粥一起煮的?”

“不是,就是单独炖的肉末,有加胡萝卜,也有吃猪肝”

“猪肝放面条里的?”

“不是”

“放粥里煮的?”

“不是,就是单独隔水炖的”

“好,继续坚持吃哈”

王女士猛地回味过来,刚才这段跟医生的对话好喜感啊。因为还有人在等待就医,检查完毕立刻出来了。

回家路上,王女士一边感慨医生工作的辛苦,一边想着如果每个患者都设身处地理解医生的工作,医生也能不把严肃挂脸上,大家都能这样轻松对话,所谓医患关系应该会更好。疫情期间,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张文宏医生就深受欢迎。这一天的就诊经历,王女士觉得很满意。

还想提醒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要尽快就医。新生儿更应该定期看儿童保健科(简称儿保科),万一有问题可以及时干预治疗。医者父母心,医生的指导比家长们的自以为医重要且专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