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们是ldquo从不露面的医生rd [复制链接]

1#
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28.html

出现肿瘤包块,是切还是不切?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这往往并不是外科医生说了算,而是由病理科做出决定。病理医院里典型的幕后英雄。由于不像临床科室那样常与患者及家属打交道,他们鲜为外界所知。
  在医院里有这么一群医生,有人称他们是“医生的医生”,医院里公认的幕后英雄,这就是整天和病理切片打交道的病理科医务工作者。近日,记者走进昆明医院病理科,为您揭开病理科的神秘面纱。“*金30分”内作出判断
  一个上午,昆医附二院正在进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医院经B超诊断已被定为“甲状腺癌”。如果她的肿瘤是良性,皆大欢喜;如果是恶性,则需要全部切除。谁来决定这位患者的未来呢?这时,病理科医生出场了。
  按照惯例,主刀大夫先取出一粒蚕豆大小的病变组织,早已守候在外的技术员火速将组织送到该院病理科。
  病理科内,一名医生和技术员配合工作,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速记标本表面特征。随后将标本送入零下28℃的冰冻切片机,制成厚度为4微米左右的切片。20多分钟后,制成的冷冻切片出现在显微镜下。年轻的病理医生对着切片左看右看,觉得既像是癌细胞,又不大像,一时难以判断。
  手术室里,主刀医生正等待着病理诊断的报告。
  “王老师,您来看看这个。”病理科负责人王燕闻声过来,端坐在显微镜前,对着镜头看了片刻,轻声、简单地说了一句话:“良性,不是癌。”年轻医生拿起电话,将这个结果通知了手术室。
  由于病理诊断结果是良性,手术变得简单了,只需切除包块本身。而这名年轻的患者在术后醒来时,对外科大夫连声道谢。患者并不知道,他的甲状腺得以大部分保留,其实是不在现场的病理医生做出的决定。
  王燕介绍,术中冰冻切片是外科手术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的一种急会诊方式,跳过了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等冗繁程序。“这个流程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我们的意见将直接影响外科医生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小如芝麻的切片需“慢工细活”
  记者换上白大褂,走进神秘的病理检查室。专门处理病人术后切下组织的取材台,造型结构像一个特殊的“厨房”,取材医生正在取材台磨刀。在这里,病理科更多地承担了大量传统的、精工细作的“石蜡切片”工作,而这是每一台肿瘤手术后都会进行的常规项目。
  取材台旁边,摆着十几袋标本袋,里面装着几名病人的术后组织,用福尔马林浸泡着。每打开一个标本带,医生都需要仔细核对,是否和送检单上的备注一致。昆医附二院平均每天有60至70个活体送检,病理医生必须亲自动手清理原始材料中的脏物,细致地取材后,经过一整夜的全自动脱水及浸蜡处理,再制作成包埋有人体组织的蜡块。
  进入病理科切片室,会恍然像来到手工作坊,这里每一个病理技术人员掌握着一台类似缝纫机的手工切片机,把组织切成4微米左右的厚度,因切片太薄,此时,毛笔成了技术人员手中边切边捋开切片的“神器”。别小看,这可是个需要眼明手巧的技术活,小到芝麻粒的切片,一不小心就切没了。切片后还要经过展片、烤片、脱蜡等流程,将其贴附在玻璃片上,进行染色,最后才制作成人们通常所说的病理切片,真可谓是“慢工出细活”。
  在充满化学试剂的工作间,病理医生只能通过加强通风来减少对自身的损害。目前病理切片的制作,除脱水和包埋是半自动外,其余都是手工操作,所以常规病理检查报告发放需要3到4个工作日,疑难杂症则需要1星期左右,部分病理切片还需要做免疫组化,进一步确定病情。
  这些包含着患者身体密码信息的切片,将在昆医附二院专门资料室长期保存。需要很多的经验积累
  在昆医附二院病理科,类似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王燕和她的病理科团队已经不记得自己多少次将外地病人的“恶性肿瘤”诊断结果改判为良性,也不知识别出多少疑难杂症,而她“看过”的病人很少会来当面说一声“谢谢”,因为大多数病人见都没见过这位从不露面的大夫。病理科,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病理科“看片子”的地方,是一间不大的房间。多台显微镜在长条桌上一字摆开。所有病理切片将通过不同级别的医生层层把关,拿上一个玻璃切片,放在显微镜下,每台显微镜间可互通,这样的装置是为了让旁边的人同时看到显微镜下的视野,在读片的同时起到教学的作用。
  “不管化验仪器多精密、手段多先进,病理医生的作用仍是无法替代的。”王燕说,像B超、CT、核磁共振这些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们的诊断结果只属于定位性质,只有病理检查是定性的,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都依靠病理检查来确定。因此,病理诊断被称作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病理学这个专业,病理医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工作,对方常常误以为他们是“搞化验的”。“无论是验血还是做CT,只需按流程取样、操作仪器,结果就出来了,而我们的设备就是一台显微镜,检查结果靠的是个人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完全是个脑力活儿。”昆医附二院病理科一位资深医生介绍,病理学是一门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小知识哪些情况下需要做病理检查?
  临床医师在诊疗活动中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并选择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组织标本,如手术切除、针芯穿刺、搔刮、夹取等。通常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用于判断病变性质是炎症还是肿瘤,如果是肿瘤,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等。对于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的患者,病理报告书就是患者病变性质的医学“判决书”。病理检查的意义在哪里?
  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对病情预后的判断。在由多学科组成的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通常由病理医师在会诊讨论的最后一锤定音,公布病理诊断结果,揭开疾病表现的谜底,由此,医学界认为“最后的一句话是要由病理医生来说的”,病理诊断又称“最后诊断”,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比如淋巴结肿大患者,将淋巴结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若病理诊断“慢性淋巴结炎”,临床医师可采取内科治疗;若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必需马上进行化疗;而若病理诊断为“转移腺癌”,则需全身系统检查,寻找原发病灶,尽可能手术切除。

(部分信息来自网络)

转发优纳病理,让更多人感受数字病理的独特魅力!

更多精彩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