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讨论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o [复制链接]

1#
导语

近日,医院普外科对一例早期胃窦印戒细胞癌病例治疗选择进展开深入讨论和分享。CCMTV-临床频道有幸跟踪报道了该病例的多学科讨论过程。

精彩视频如下:

单位:医院

讨论主题:对于早期胃癌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还是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

病史资料

现病史

患者女38岁

身高cm体重62kgBMI23kg/㎡

主诉:确诊胃窦印戒细胞癌20天

胃镜:贲门开闭自然,齿状线清楚。胃底、胃角、胃窦粘膜光滑,蠕动好,色红,胃窦体交界大弯侧可见一直径0.2cm大小糜烂,上覆薄白苔和陈旧性出血点,周围黏膜无隆起

免疫组化结果:CEA(+),CK18(+),CD68(-),CK(弱+),ki-67(+60%)

患者于年2月9日于我院体检时发现胃窦体交界糜烂,病理结果提示胃窦体交界(大弯侧)交界型黏液慢性炎,黏膜固有层见印戒样细胞,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考虑为印戒细胞癌。

既往史

年于本院行“宫颈环切术”

年于本院行“剖宫产手术”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可,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

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肾脏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4次/分

辅助检查

胃镜:贲门开闭自然,齿状线清楚。胃底、胃角、胃窦黏膜光滑,蠕动好,色红,胃窦体交界大弯侧可见一直径0.2cm大小糜烂,上覆薄白苔和陈旧性出血点,周围黏膜无隆起

上腹部CT示: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确病变征象

盆腔少量积液盆腔未见明显肿瘤征象

治疗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R0)胃癌切除术:术中胃镜定位于胃体大弯侧,2mm大小,光滑

远端胃大部切除,D1,毕I式吻合术

早癌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出院。

对于早期胃癌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还是腹腔镜下大部切除术?

早期胃癌一经确诊,推荐接受内镜或外科治疗。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具有更好的预后和生活治疗,也没有证据表明开腹手术与内镜治疗在预后和生活治疗方面的差异。

ESD适应证

绝对适应证:直径小于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内镜形态并不重要,但应该不伴溃疡。

扩大适应证:

不伴溃疡,直径≥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伴有溃疡,直径<3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不伴溃疡,直径<2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注:ESD术后原位复发黏膜内癌按扩大适应症处理。

讨论结果

该患者符合行ESD指征,据统计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癌行ESD复发率比腺癌复发率高,考虑印戒细胞癌有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外科传统治疗可明确肿瘤分期,后续治疗明确,减少复发几率,延长生存期,患者可能更获益。

从消化内科角度来看,肿瘤是否行ESD,最关键的是侵犯深度,而不是侵犯面积大小。其优点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创伤,缺点只能看到局部情况,后续治疗不明确。

文字整理:刘海泓

相关阅读:手绘图|胃远端大部切除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精彩胃癌病例讨论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