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NETTALK精华再现新冠肺炎时期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m.39.net/pf/a_4591440.html
讲述值得探索的营养新思维

ICNYSN-NETTALK

Nutrition·Exploring·Thinking

嘉宾简介

李兆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医学教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医学教授,琳达和斯朵特瑞斯奈克人类营养冠名讲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营养中心主任,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除此以外,李教授还担任全美营养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世界华人临床营养医师协会主任。自年以来,李教授一直担任美国营养学会董事会成员。李教授在年获得美国内科医生专科资格认定证书;年成为美国为数不多的营养专科医生。她在年和年分别当选美国内科学院和美国营养学院资深会员。李教授有二十多年的医学实践、教学和科研经验。在临床营养方面,成就卓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李教授曾先后在世界权威杂志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柳叶刀(Lancet)、美国内科杂志(AnnalsofInternalMedicine)等发表研究论文和评述两百余篇。

演讲主题

新冠肺炎时期营养对免疫支持的作用

NutritionforImmuneSupportintheEraofCovid-19

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有关疫情的进展牵动着大家的心弦。每天,关于COVID-19的新发现可谓层出不穷。不过据目前看来,距离研制出疫苗或有效药物,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即使是感染这种新病*,也能存活下来,这就要归功于我们体内强大的免疫系统。那么营养和饮食对人体免疫功能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如何才能提高免疫力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营养中心以将科研成果一步到位移植到临床为目标,李兆萍教授所在的团队更是集结了临床医生、注册营养师、心理辅导师、康复、运动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全方面的服务。而李教授本人也是在做科研的同时,尽心尽责做好临床方面的工作,在本次疫情期间照顾过百余名新冠病*感染患者。本次讲座聚焦于新冠肺炎时期营养对免疫支持的作用,介绍了新冠病*的基本情况、肥胖与BMI的关系、营养和锻炼与免疫的关系。

精彩回顾

新冠病*与免疫

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是以发烧、咳嗽、气短为三大主要的症状。而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取决于两部分——病*本身侵入人体带来的危害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对病*的反应(即急性炎症,如细胞因子风暴就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造成人体大面积的损伤)。

新冠病*表面的spike蛋白会和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结合,进而侵入细胞。病*进入人体细胞后,利用人体细胞的各种“机器”和营养物质进行核酸复制和蛋白合成。此外,由于spike蛋白和ACE-2的结合,导致ACE-2无法发挥原有的作用(即通过灭活血管紧张素2来调节其在血液及局部的浓度),进而造成对血管、肾脏、心脏、肺、甚至是脑的危害。

人体免疫系统由细胞和抗体组成。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不仅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淋巴结、白细胞、干细胞等等,其实还有一大部分的免疫力是来自于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人体70%的免疫系统是沿着肠道分布的。讲到胃肠道,我们都知道它最基本的功能是消化吸收,为人体提供营养。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认为,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不仅是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也是为肠道菌群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营养。例如,以前被认为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帮助调节消化道的机械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实际上还可以为肠道菌群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营养。此外,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维生素等,在调节肠道菌群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时,我们的免疫功能才会运行得更好。所以,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时,不仅是要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还要利用植物性食物,例如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学物质来调节免疫系统。一方面是让整个炎症反应适度,而不过度,并且最终完全消失,另一方面是防止急性炎症反应转变成低程度的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会增加冠心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几乎所有的蔬菜水果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化学物质,如蓝莓、葡萄等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作用,是让炎症反应停下来的助推器,再比如橙色食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红色食物中的番茄素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肥胖与免疫

数据显示,90%的入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情况,而排在前两位的慢性健康状况是高血压(49.7%)和肥胖(48.3%)。另外,从人口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在美国,不同种族人群感染新冠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不一样,但是住院率和死亡率却和不同种族人群的肥胖情况是基本吻合的。如果一个州整体人群肥胖的发生几率高的话,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入院率、死亡率也同样的高。然而,我们知道,在美国,BMI通常在35以上,而在中国,尤其是武汉这样的南方城市,人群的BMI指数更接近正常的范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和用BMI来衡量肥胖的局限性有关。对于亚裔人群,用BMI来衡量肥胖其实是不太适合的。肥胖,其实是脂肪过多,而不是体重过多,并且脂肪的分布位置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说多数的脂肪分布在臀部和下肢的话,实际上整个代谢是健康的状况。相反,如果脂肪分布在腹部或整个躯干的话,那么慢病的风险其实是增高的。在欧美,男性的新冠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男性躯干性肥胖更为常见。另外,脂肪和肌肉的比例也是相当重要的。亚裔人群常常可以看到虽然体重正常,但是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已经是肥胖的范畴。图1是8位腰围相同的男性,在脐水平的核磁共振图像。可以看到虽然腰围相同,但是脂肪和肌肉的比例是完全不一样的,内脏脂肪含量也不同。图2展示的是亚裔女性的BMI和体脂率的关系,同样可以看出对于亚裔女性而言,BMI和体脂率几乎没有关系。所以,单单用BMI或者说体重来衡量亚裔人群的脂肪,其实是不大合适的。

图1

图2

此外,还要尤其注意,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组成是在不断变化的。肌肉的“质”(肌肉力量),在24岁左右就达到峰值,随后便不断下降,即肌肉细胞内的组成在变化,如甘油三酯在细胞内的堆积。而肌肉的“量”(肌肉块面积)实际上在50岁左右就开始明显减少。所以,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肌肉“量”减少的时候,肌肉的力量其实早已经下降了,我们的身体组成已经在悄然变化了。而这也意味着,骨骼肌减少型肥胖可能会发生。肌肉作为人体蛋白的储存库,肌肉质量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免疫系统。但是,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运动来使得肌肉质量下降的趋势变得相对平缓。

营养锻炼与免疫

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要注重锻炼,才能更好的提高免疫力。作为营养师,我们也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