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腺癌局部和区域复发
(1)局部复发是指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后乳腺内出现肿瘤,或乳房切除术后同侧胸壁再次出现肿瘤;(2)区域复发是指患侧的淋巴引流区,包括腋窝、锁骨上/下及内乳淋巴结区域出现肿瘤。(3)孤立性复发是指在发现局部区域复发时,通过常规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
2、乳腺癌复发的诊断
(1)必须完整全面地检查以明确复发时有无合并远处转移。(2)穿刺活检可以提供复发的依据,需要明确复发灶的免疫组化,如ER、PR和HER2的状态。(3)增强MRI或PET/CT扫描,有助于鉴别复发和放射性纤维化。PET/CT与CT同时进行,有助于评估患者复发的完整范围,尤其是当胸部CT表现可疑或不能确定性质时,有助于评估有无远处转移,并有助于鉴别治疗后改变与复发。
3、乳腺癌复发的治疗原则
乳腺癌复发的治疗目的是有效控制局部疾病尽可能地减少或延迟再次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发生。
(1)保乳术后同侧乳房内复发
1)单灶复发或可手术的复发患者,补救性乳房切除是最主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可以获得60%~70%的5年局部控制率和约85%的总生存率。若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乳房切除术的同时可行Ⅰ~Ⅱ组腋窝淋巴结清扫。若曾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前再次发现淋巴结转移可行腋窝手术探查或补充清扫。
2)复发范围广泛或累及皮肤,甚至具有炎性乳腺癌表现者,则需先行全身治疗后再考虑局部手术和(或)放疗。
3)补救性乳房切除术后一般不考虑胸壁放疗,但对同侧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而既往未行放疗的患者,补充腋窝手术后需考虑放疗;既往仅行乳房放疗者,补充腋窝手术后需考虑锁骨上/下淋巴结的照射。
(2)乳房切除术后复发
胸壁复发患者,后续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患者,后续胸壁复发率也可高达30%。既往没有术后放疗的患者,首次复发行放疗时需包括易再次复发的高危区域。
1)胸壁复发
胸壁结节可切除者,推荐局部广泛切除。但是单纯手术切除的后续再次复发率可达60%~75%,放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再次复发率,是局部区域性复发患者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弥漫性复发患者需要先行全身性治疗,根据局部病变的退缩情况并排除远处转移后,再行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放疗。
胸壁结节较大或不可切除如有全身治疗指征,经全身治疗后结节缩小预计有切除可能者,先全身治疗有助于增加局部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2)孤立的腋窝淋巴结复发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需要补充清扫。复发病变未能完全切除的患者,放疗照射范围需包括腋窝。
3)锁骨上/下淋巴结复发
未行放疗患者,放疗靶区需包括患侧胸壁、内乳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锁骨上复发者可考虑包括相邻部分颈部淋巴引流区;既往有乳房和(或)胸壁照射史,可单独给予锁骨上/下和下颈部淋巴引流区的放疗,照射野需与原照射野衔接。既往有锁骨上放疗史患者,可考虑行锁骨上ALND。
4)内乳淋巴结复发
未行放疗患者,放疗范围除包括内乳区外,还需要包括患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3)乳房复发的全身治疗策略
全身治疗适应调节:1)局部-区域病变较大或不可切除,但经全身治疗后病变缓解有可能变为可以切除者;2)孤立的局部-区域复发在得到有效的局部治疗后,巩固化疗有可能改善PFS和OS,应考虑化疗,尤其是复发病灶激素受体阴性者,或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或无效者;3)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具有可持续治疗和降低再次复发率的价值;4)复发灶广泛乃至放疗难以覆盖完整的靶区;5)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5)HER2阳性患者可以联合靶向治疗。全身治疗原则是密切跟踪治疗方案的疗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